福建省特种设备协会

首 页 协会简介 新闻动态 政策法规 会员专区 会员动态 会员产品 人员培训 下载专区 代办与咨询 联系我们 作业人员考试
详细信息

石油科技创新的未来在哪里

2016-05-13 10:09
来源:石油商报 作者:100301

引领未来,这是科技创新的职责。如今石油行业仍在低油价中经受考验,跨入“十三五”的蓝图已经绘就,石油科技创新既要为提质增效解决近忧,又要为实现蓝图提供长远支撑,科技创新的未来到底在哪里?

 

 

  大庆油田的发现离不开科技创新,未来仍然离不开科技创新。图为大庆科技馆。

 

  扩大科技朋友圈,跨界创新开拓新天地

  更加注重开放式创新,通过跨界合作,优化科技资源配置,参与方共同增加价值。

  “你们做的事,我们做不了。”今年3月10日,参观中国石油的油气调控中心时,马云很感慨。但当天中国石油与阿里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却找到双方的合作交集——立足互联网平台,深化合作渠道、拓展合作领域、创新合作模式、提升消费体验,共同推动双方业务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。中国石油和阿里巴巴及其关联企业——蚂蚁金服,将在阿里云、电子地图、互联网汽车、天猫、菜鸟物流等领域开展广泛务实合作。

  中国石油与一些非油气企业类似的合作正在扩展,其中平台融合、技术研发是跨界合作的重要领域,比如与航天科工、华为签署了合作协议,中国石油的科技研发朋友圈越来越大。

  科技创新如今已进入价值驱动阶段,石油科技创新为石油公司增加更大价值是追求的目标。科技贡献率不仅要看量,更要看质,要算科技投入产出比。未来石油科技创新要增加价值,不能关起门来搞研发,而是更加注重开放式创新,通过跨界合作,优化科技资源配置,优势互补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,提高研发成功率和科技贡献率。

  不仅是中国石油,包括中国石化、中国海油甚至全球大石油公司都在加快跨界创新步伐,已成为一大潮流,将科技创新引向跨界合作的新天地。

  中国石化为了占领高端润滑油市场,加强与关联企业的技术研发合作,成果丰硕。与丰田、通用、大众等汽车公司合作,参与其OEM系列技术认证,从研发起步参与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的制造和润滑油产品定制开发,研发适用于未来5年汽车发动机技术需求的润滑产品。与宝钢合作开发工业设备用油,以前宝钢80%以上的设备所用润滑油来自进口。如今长城抗磨液压油占宝钢液压油总量超过90%,润滑油脂占到80%的份额。

 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院与中国石化合作,首创原料精制绿色新工艺,重整生成油非加氢精制催化剂研发实现实破,小小催化剂三年卖出两个亿。没有跨越企业界限的合作,也就没有这样的成果。

  “自主创新”不是“自己创新”。开放式创新是与开放、共享的现代理念相适应的新思维。在低油价的现实压力下,越来越多的石油公司更加重视跨界合作创新,不仅巩固与科研机构、大学院校的科技合作,而且在供应商、用户企业中寻找科研合作的契合点,共建科技研发生态链,甚至由线到面,形成一个石油科技创新生态圈,共同创造价值,共同分享价值。

  2015年1月,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与通用电气合作,在全球范围启动“开放创新挑战”计划,邀请世界各地的技术创新者为减轻能源对环境的影响提供概念设计,择优选择项目进行实验和技术推广。一年之内,23个国家的100多个项目,有4个胜出,概念设计旨在减少页岩油气生产的清水消耗,方法涉及纳米海绵、冷冻和激光技术。

  壳牌在美国波士顿剑桥地区设立壳牌技术工坊,借助当地丰富的创新资源,将最新前沿技术引入油气行业,取得一系列跨界创新成果,比如将药物缓控技术用于微流体与纳米尺度传输。

  科技创新无界限。朋友圈里的小伙伴多多益善。消除科技创新的孤岛,需要持续跨界创新。

 
  刚获得国家专利的华北油田员工邢俊杰(中)带领创新伙伴深入井场展开新一轮技术攻关。

 

  鼓动小伙伴,万众创新激发新活力

  万众创新需要平台。不求所有,但为所用。

  如今,各行各业的“创客”正在登上时代新舞台,而国家大力推进的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创造了更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。在石油科技创新的平台上,几十万企业科研人员是主角,但要激发创新活力,需要吸引更多的人登台贡献科技才能,激发企业创新活力。

  侯宁是长庆安塞油田从一线土生土长的创新专家,长庆采油一厂10多年前已成立10多年的“侯宁创新团队”的基础上,成立了“侯宁工作室”,承担了当时各类员工创新发明活动中,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转化、技术攻关及各类影响原油生产的难点问题的重点攻关。10多年来,这个工作室已累计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达亿元以上。其中CJP-2HN高压双级光杆密封器在长庆油田3000多口油井使用,每年可多产原油4.8万吨,年可节约油井光杆密封材料12万件,直接节约生产成本近1000万元。

  这样以基层员工命名的工作室在石油企业还有不少。辽河油田设立了22个技能专家工作室,涵盖8个主体工种,年累计创效逾千万元。

  激发内部员工的创新活力很重要,但引入外部的创新人才和技术也很有价值。这需要有效的引导机制。壳牌9万多员工,研发投资13亿美元,但他们仍然想方设法利用公司外部的聪明人才和技术,自1996年开始实施“游戏改变计划”,识别和培育“对未来能源具有巨大潜在影响且还未被证明的思想”,并将创意理念变成产品与技术,择优进行商业化。成功的创新案例之一是在船上将LNG与天然气相互转化,如今正在建设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浮式LNG项目,将为海上偏远油气田经济开发带来革命性的影响。

  万众创新需要平台。世界这么大,人员这么多,你不知道具有创新潜力的人和创意在哪里,也难以知道哪些创意和产品具有进一步投入研发和推广价值,所以有必要建立开放创新平台,吸引有志于技术创新的“创客”伙伴聚集起来,与用户实现供需对接,获得将创意实现和技术推广的机会。

  这方面,石油企业还没有统一的创新平台来汇聚创客,但国家鼓励创新平台建设,这方面一些央企已走在前面。航天科工通过“航天云网平台”的建设,依托企业在高端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,强调线上与线下结合,面向社会吸引有一定技术能力或特色的自主创业团队,从融资、员工招聘、日常运营、技术服务、网络推广等方面,提供关键需求的模块化服务,降低中小企业创业门槛,截至2015年底,上线企业已超过5万家。

  立足石油,服务石油,不求所有,但为所用。石油行业数百万员工,需要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科技创新的大潮中来。

  解除紧箍咒,机制创新带来新动能

  科技投入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是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两个关键方面。

 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激情和理想,更需要现实条件。创新是有破有立,尤其是科技体制机制不创新,还是按老一套办法去运作,就像带着紧箍,约束有余,激励不足,很难收到理想的创新成效。

  只有科技体制机制同步创新,才能更好地激发石油科技创新。中国石油在“十三五”规划中提出,到2020年,世界一流国际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迈上新台阶,其中目标之一是“技术创新成效明显”,包括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,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%以上。要实现这个目标,离不开科技体制机制的创新。

  其中有两个关键方面,一是科技投入机制,二是考核激励机制。

  科技重要谁也不否认,在低油价下坚持科技研发投入,许多大石油公司压缩别的投资,但研发投入不减,甚至有的还在增加。中国的国有石油公司科技投入水平与同行相比并不低,但自己拿钱搞研发,带动和借助外部资本投入石油科技研发还相对较少,科研投入成本相对较高。如果换一种方式,把风险投资的理念引入石油科技创新投资,设立风险投资基金,放大央企资本功能,是不是会事半功倍?尤其是在低油价下,企业可投资金相比高油价下已大幅缩减,科技投入也并不宽裕,需求缺口仍然不小,更有必要内外合力。

  国资委在关于部署央企科技创新的“双创”工作时,提出下一步工作设想,其中明确提出“加快设立中央企业创新投资基金系”。将以国有资本为引导,广泛吸收社会资本,探索建立企业级科技创新基金、行业级产业发展基金和国资委引导基金,打造三个层次构成的中央企业创新投资基金系,突破企业发展瓶颈和行业发展短板,实现科技和资本的有机结合,推动企业在创新发展上不断实现新突破。这样的扶持政策,对于石油央企来说,相当于给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石油科技创新的通行证。当然,社会资本投入是要分享收益的,这需要配套政策。

  科技创新是智慧贡献,绩效考核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经营业务。石油企业推行工效挂钩,在科技创新方面,如何通过合理的考核制度,激励创新,让勇于创新、贡献价值的科技创新人员分享智慧贡献的收益,这是需要突破传统绩效考核条条框框的地方。为什么国企出不了阿里、京东,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激励机制不到位。成功的科技创新企业,一个团队埋头苦干,骨干人员持有股份,研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占领市场,一旦上市成功,产生一批亿万富翁。但国有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。如果国有石油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跨界创新,也面临人员激励分配的问题,需要理顺机制。

  国资委已提出下一步将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,健全中央企业技术创新考核制度,加大技术创新在中央企业业绩考核中的比重。落实成果转化奖励的相关政策,对职务发明完成人、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奖励,不纳入工资总额基数。探索建立促进创新的激励制度,对在创新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。

  石油行业的未来并不取决于油价高低,而是取决于我们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的能力,科技创新正是其中最核心的力量。

foot
友情链接

中国特种设备协会 | 山东特种设备协会 |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 |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网 | 内蒙古自治区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 | 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淄博分院 | 中万(北京)行业协会商会发展促进中心 |

图片说明

福建省特种设备协会

咨询电话:0591-87716362(小严)

技术服务:0591-38259179(小刘)

  首 页 协会简介 新闻动态 政策法规 会员专区 会员动态 会员产品 人员培训 下载专区 代办与咨询 联系我们 作业人员考试